[1] |
安莉娟, 任福民, 李韵婕, 等, 2014. 近50年华北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特征分析[J]. 气象, 40(9): 1 097-1 105.
|
[2] |
樊东卫, 何勃亮, 李长华, 等, 2019. 球面距离计算方法及精度比较[J]. 天文研究与技术, 16(1): 69-76.
|
[3] |
甘书龙, 1986. 四川省农业资源与区划[M]. 成都: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.
|
[4] |
郭冬, 吐尔逊·哈斯木, 吴秀兰, 等, 2022. 四种气象干旱指数在新疆区域适用性研究[J]. 沙漠与绿洲气象, 16(3): 90-101.
|
[5] |
韩兰英, 张强, 贾建英, 等, 2019.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干旱强度、频次和持续时间及其南北差异性[J]. 中国沙漠, 39(5): 1-10.
DOI
|
[6] |
姜大膀, 王晓欣, 2021. 对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有关干旱变化的解读[J]. 大气科学学报, 44(5): 650-653.
|
[7] |
金燕, 况雪源, 晏红明, 等, 2018. 近55年来云南区域性干旱事件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[J]. 气象, 44(9): 1 169-1 178.
|
[8] |
李万志, 张调风, 马有绚, 等, 2021. 基于灾害风险因子的青海省干旱灾害风险区划[J]. 干旱气象, 39(3): 480-485.
|
[9] |
李忆平, 王劲松, 李耀辉, 2015. 2009/2010年中国西南区域性大旱的特征分析[J]. 干旱气象, 33(4): 537-545.
DOI
|
[10] |
李韵婕, 任福民, 李忆平, 等, 2014. 1960—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特征分析[J]. 气象学报, 72(2): 266-276.
|
[11] |
廖要明, 张存杰, 邹旭恺, 2021. 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方法:QX/T597—2021[S]. 北京: 气象出版社.
|
[12] |
廖要明, 张存杰, 2017. 基于MCI的中国干旱时空分布及灾情变化特征[J]. 气象, 43(11): 1 402-1 409.
|
[13] |
刘振宏, 李娇, 孙艳云, 等, 2020. 辽宁西部农作物生长季干旱风险及降水满足度研究[J]. 沙漠与绿洲气象, 14(4):124-130.
|
[14] |
马鹏里, 韩兰英, 张旭东, 等, 2019.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干旱变化的区域特征[J]. 中国沙漠, 39(6): 209-215.
DOI
|
[15] |
任福民, 2015. 中国干旱、强降水、高温和低温区域性极端事件[M]. 北京: 气象出版社.
|
[16] |
王朝勇, 孙文樵, 王智育, 等, 1999. 四川省(暨重庆市)农田水分盈亏与农业干旱评估研究[R]. 四川省水利电力研究所.
|
[17] |
王春学, 张顺谦, 陈文秀, 等, 2019. 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在四川省的适用性分析及修订[J]. 中国农学通报, 35(9): 115-121.
DOI
|
[18] |
王素萍, 王劲松, 张强, 等, 2020. 多种干旱指数在中国北方的适用性及其差异原因初探[J]. 高原气象, 39(3): 628-640.
DOI
|
[19] |
魏凤英, 2007.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[M]. 北京: 气象出版社:105-121.
|
[20] |
谢五三, 张强, 李威, 等, 2021. 干旱指数在中国东北、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适用性分析[J]. 高原气象, 40(5): 1 136-1 146.
|
[21] |
熊志强, 1999. 四川农业灾害与减灾对策[M]. 成都: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.
|
[22] |
余兴湛, 蒲义良, 康伯乾, 2022. 基于SPEI的广东省近50 a干旱时空特征[J]. 干旱气象, 40(6): 1 051-1 058.
|
[23] |
张超, 罗伯良, 2021. 湖南夏秋季持续性区域气象干旱的时空特征[J]. 干旱气象, 39(2): 193-202.
|
[24] |
国家气候中心, 2017. 气象干旱等级:GB/T 20481—2017[S]. 北京: 中国标准出版社.
|
[25] |
张强, 韩兰英, 郝小翠, 等, 2015.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旱灾损失率的影响及其南北区域差异性[J]. 气象学报, 73(6): 1 092-1 103.
|
[26] |
张强, 潘学标, 马柱国, 等, 2009. 干旱[M]. 北京: 气象出版社.
|
[27] |
张强, 谢五三, 陈鲜艳, 等, 2021. 1961—2019年长江中下游区域性干旱过程及其变化[J]. 气象学报, 79(4): 570-581.
|
[28] |
赵海燕, 张文千, 邹旭恺, 等, 2021.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[J]. 中国农业气象, 42(1): 69-79.
|
[29] |
邹旭恺, 赵琳, 陈鲜艳, 等, 2022. 中国重大干旱事件分析(1961—2020年)[M]. 北京: 气象出版社,12.
|
[30] |
CAI X, ZHANG W, FANG X, et al, 2021. Identification of regional drought processes in North China using MCI analysis[J]. Land, 10(12): 1 390.DOI:10.2166/ws.2022.313.
DOI
URL
|
[31] |
CHEN H, SUN J, 2016. Anthropogenic warming has caused hot droughts more frequently in China[J]. Journal of Hydrology, 544: 306-318.
DOI
URL
|
[32] |
NORTH G R, BELL T L, CAHALAN R F, et al, 1982. Sampling error in the estimation 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[J]. Monthly Weather Review, 110(7): 699-706.
DOI
URL
|
[33] |
REN F, CUI D, GONG Z, et al, 2012. An objective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for regional extreme events[J]. Journal of Climate, 25: 7 015-7 027.
DOI
URL
|
[34] |
TORRENCE C, COMPO G, 1997. A practical guide to Wavelet analysis[J].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, 79: 61-78.
DOI
URL
|
[35] |
YU M, LI Q, HAYES M J, et al, 2014. Are droughts becoming more frequent or severe in China based on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: 1951-2010?[J]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, 34(3): 545-558.
DOI
URL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