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旱气象 ›› 2020, Vol. 38 ›› Issue (6): 900-908.
赵慧1,郭庆元2,马鹏程1,王丽娜1,刘丽伟3,刘卫平3,李常德1#br#
HAO Hui1, GUO Qingyuan2, MA Pengcheng1, WANG Lina1,LIU Liwei3, LIU Weiping3, LI Changde1#br#
摘要: 利用1969—2018年陇东南地区31个气象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,分析陇东南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演变特征,并采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项环流特征量,对影响极端低温事件的环流系统进行研究。结果表明:(1)陇东南地区近50 a极端低温日数以2.3 d·(10 a)-1的趋势减少,其中夏季减少最显著,冬季减少最缓慢;1987年为极端低温日数突变点,突变后极端低温事件急剧减少。(2)相较于1981—2010年气候平均值,陇东南地区近50 a极端低温呈增强趋势,突变前后极端低温强度距平以每10 a升高0.2 ℃变为每10 a降低1.2 ℃,且突变后冬春季极端低温强度降低最显著。(3)春季、夏季、秋季、冬季极端低温的强度范围主要在-5.0~5.0 ℃、5.0~15.0 ℃、-5.0~10.0 ℃、-20.0~-10.0 ℃,出现频率分别达61.9%、90.1%、73.4%、73.1%。(4)陇东南地区极端低温事件与欧亚经向环流关系密切,冬季还与冷空气、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、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有关,春季与南海副高北界、西太平洋副高北界、太平洋区极涡强度有关。当蒙古为冷高压中心、西风带经向环流明显、东亚大槽深厚且位置偏西、极涡偏向于东半球时,陇东南地区受槽后强盛西北气流控制,易出现较强极端低温事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