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旱气象 2007, 25(4) 5-11 DOI: ISSN: 1006-7639 CN: 62-1175/P | ||
本期目录 |
下期目录 |
过刊浏览 |
高级检索
[打印本页]
[关闭]
![]() ![]() |
||
论文 | ||
“99. 6”梅雨锋暴雨模拟资料的诊断分析 | ||
王 文1 ,蔡晓军1 ,隆 霄2 | ||
1.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,江苏 南京 210044; 2.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,甘肃 兰州 730000 | ||
摘要: :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V3的模拟资料对“99. 6”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流动量输送(CMT)和视热源视水汽汇分析。CMT诊断分析表明,水平动量残差在切变低涡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作用是不同的,在中尺度低涡发生初期对流层低层动量残差çX主要是加速西南气流的北上;在对流层中层动量残差在槽后加速冷空气南下,在槽前加速西南暖湿气流北上,非常有利于东亚大槽的发展。在低涡切变线强烈发展时, 850 hPa的çX方向与发生阶段相反,此时西南气流受到了强烈的减速作用,同时500 hPa东亚大槽的前部和后部出现了减速气流的动量残差,槽后冷空气和槽前的暖湿气流都已经受到减速作用,此后低涡切变线逐渐衰减。低涡切变线发展到最强的阶段,强çX矢量几乎总是与强烈上升运动区相对应,能量转换E的水平分布表明,大尺度系统与中尺度系统之间的能量转换非常复杂,并不是简单的能量串级过程,但能量主要是从大尺度向次网格尺度转换。200 hPa动能转换E的带状分布非常清楚, E的正负大值中心分布在高空急流的2侧,表明高空急流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诊断分析显示,强凝结潜热的释放与低涡的发展相伴随,但视热源只与β中尺度系统有明显的对应关系,视水汽汇有和视热源非常相似的分布特征。 |
||
关键词: 梅雨锋 暴雨 MM5V3 CMT 视热源 视水汽汇 | ||
收稿日期 2007-10-21 修回日期 2007-11-07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07-12-31 | ||
DOI: | ||
基金项目: 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( IAM200610) ;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(40633017)共同资助 |
||
通讯作者: | ||
作者简介: 王文(1957 - ) ,男,甘肃会宁人,博士,教授,主要从事气候诊断和中尺度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| ||
Copyright © 2008 by 干旱气象 |